我國抽水蓄能電站首次實現“投產即入市”
近日,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迎來里程碑式突破——首座實現“投產即入市”的抽水蓄能電站正式投運。這一創新模式標誌著我國在新能源消納和電力市場化改革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以下為近10天全網熱點話題的梳理及事件詳細分析。
一、熱點背景與事件概述
8月15日,國家電網宣布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首台機組投產發電,並同步進入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成為全國首個“投產即入市”的抽水蓄能項目。該模式通過提前對接市場機制,縮短了傳統電站從投產到盈利的周期,為新能源配套儲能提供了可複制的市場化路徑。
二、核心數據與行業影響
指標 | 數據 | 意義 |
---|---|---|
豐寧電站總裝機容量 | 360萬千瓦 | 全球規模最大抽水蓄能電站 |
二期工程裝機規模 | 150萬千瓦 | 年發電量可達23.8億千瓦時 |
入市首日交易電量 | 12.6萬千瓦時 | 均價0.78元/千瓦時 |
全國抽水蓄能在建規模 | 超1.2億千瓦 | 佔全球總規模的40%以上 |
三、全網熱議焦點
1.政策支持: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到2025年投產總規模達6200萬千瓦,此次豐寧電站的實踐為政策落地提供了樣板。
2.技術突破:電站採用國產化機組設備,綜合效率提升至82.5%,較進口設備成本降低30%。
3.經濟效應:據測算,該模式可使電站投資回收期從15年縮短至10年以內,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四、行業專家觀點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指出:“‘投產即入市’模式解決了抽水蓄能項目‘建而不用’的痛點,未來需進一步擴大現貨市場試點範圍。”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則建議,應配套完善峰谷電價機制,確保儲能項目合理收益。
五、未來展望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抽水蓄能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預計到2030年,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將突破1.8億千瓦,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2億噸。此次豐寧電站的探索,為全球大規模儲能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
(全文完)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