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盲盒爭議升級: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活體快遞” 亂象
近期,“寵物盲盒”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多地曝出活體動物通過快遞運輸過程中死亡、虐待等亂象,引發公眾強烈譴責。隨著事件持續發酵,郵政管理部門已介入調查,多地快遞企業被約談,“活體快遞”背後的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一、事件回顧:寵物盲盒亂象頻發
5月初,四川成都某快遞網點被曝違規運輸活體寵物盲盒,大量小貓小狗在運輸途中死亡,相關視頻迅速登上熱搜。隨後,江蘇蘇州、浙江杭州等地也發現類似事件,部分商家以“盲盒”為噱頭,將活體動物以低價出售,並通過普通快遞運輸,導致動物存活率極低。
事件時間 | 事發地點 | 涉及動物 | 主要問題 |
---|---|---|---|
5月3日 | 四川成都 | 小貓、小狗 | 快遞運輸中大量死亡 |
5月7日 | 江蘇蘇州 | 兔子、倉鼠 | 無檢疫證明,包裝簡陋 |
5月10日 | 浙江杭州 | 鳥類、爬寵 | 虛假宣傳,存活率不足30% |
二、監管動態:多部門聯合整治
事件曝光後,國家郵政局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嚴禁收寄活體動物,並對涉事企業展開調查。截至目前,已有3家快遞公司被約談,部分網點被停業整頓。同時,農業農村部強調,活體動物運輸需依法取得檢疫證明,否則將面臨行政處罰。
監管部門 | 整治措施 | 處罰情況 |
---|---|---|
國家郵政局 | 嚴禁收寄活體動物 | 約談3家快遞企業 |
農業農村部 | 強化檢疫證明核查 | 立案調查5起 |
市場監管總局 | 清理違規商家 | 下架商品鏈接200餘個 |
三、行業痛點:利益驅動下的灰色產業鏈
寵物盲盒的氾濫暴露了活體快遞背後的灰色鏈條。部分商家以“盲盒”為噱頭,將成本不足10元的動物以39-99元的價格出售,利用消費者獵奇心理牟利。而快遞企業為賺取運費,默許違規操作,最終導致動物淪為“犧牲品”。
環節 | 成本 | 利潤 | 風險 |
---|---|---|---|
繁殖/收購 | 5-10元/只 | 低 | 無檢疫 |
盲盒銷售 | 包裝+運費15元 | 50-80元/單 | 虛假宣傳 |
快遞運輸 | 運費8-12元 | 20-30元/單 | 違規收寄 |
四、公眾呼籲:立法嚴懲,推動文明養寵
網友紛紛在社交平台發聲,要求嚴懲涉事企業和商家。動物保護組織建議修訂《動物防疫法》,明確活體運輸的監管責任,並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理念。專家指出,根治亂象需從源頭規範繁殖、銷售、運輸全鏈條,同時加強公眾教育。
截至發稿,部分電商平台已下架寵物盲盒商品,但仍有商家以“萌寵”“驚喜盒子”等名義變相銷售。監管部門表示,下一步將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屢禁不止的企業從重處罰。
此次事件折射出對生命尊嚴的漠視與法律執行的漏洞。唯有完善立法、強化監管、提升公眾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活體快遞”亂象,為動物權益築起防線。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